产品展示
雷火竞技平台,城市产业名片故事④ 百年工商底蕴、完备工业体系铺就常州·中国新能源之都的进阶之路
雷火竞技平台,雷火竞技平台,雷火竞技平台,区域(城市)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载体,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是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鲜活缩影,承载了区域(城市)文化、资源、产业、产品、人物等要素交融互动、创造传奇的过程。“”专栏聚焦能够代表我国重点产业发展历程和形象的“区域(城市)”,挖掘和传播城市产业故事,展示立体生动的城市产业形象。栏目第四期讲述“常州·中国新能源之都”的故事。
常州别名“龙城”,是长三角中心地带的工业强市,拥有37个工业大类、超过6万家工业企业,产业覆盖度全国领先。2023年,常州成功跻身中国GDP“万亿俱乐部”,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768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7.4%,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1万辆,占全省产量的61.3%。这些亮眼的成绩单,彰显了常州新能源产业强劲的实力。
回望来时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常州便开始涉足变压器制造,80年代发展输变电,电线年代发展光伏、风电设备,2010年开始投资动力电池,再到如今发展能源互联网,常州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展现出深厚的历史积淀。
然而,常州在新能源领域的资源禀赋并不占优势,是一座既没有矿产储备,也缺乏整车制造经验的城市。尽管如此,这座城市凭借门类全、韧性强的工业基础,成功实现了在新能源领域的蝶变升级。这不仅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还展现了常州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强大韧性。从“国际化智造名城”蝶变“新能源之都”,跃升“中国新能源之都”,常州向“新”而行,着力打造新能源领域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不仅是对历经百年的制造业基因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积极探索。本期“城市产业名片故事”,我们将共同探寻——常州较为完备、坚实的工业体系是如何支撑新能源产业进阶绽放,最终造就常州成长为新能源之都的?
常州,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深厚的工商业基因、体系化的工业制造能力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
早在20世纪初,常州便凭借纺织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而到改革开放初期,逐步形成了以“九条龙”为特色的工业体系。80年代,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型企业的崛起,使常州在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多个工业领域的长期发展使得企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源,还具备良好的技术转移能力。此外,这些发展的成功经验培养了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与需求的能力,为新能源产业的整体蝶变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创立于1967年国营时期,是全球仅有的两家能够生产第三代核电厂用抗高温抗腐蚀电缆的企业之一。在核电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后,上上电缆迅速将其核心技术应用于风能发电等新兴领域,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了750V~35kV耐扭动力电缆的设计与研发。这些产品现已广泛应用于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持续将成熟技术应用于新能源领域,上上电缆在这一市场中快速站稳脚跟,并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电缆制造向新能源领域的跨越,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影响力。
星宇车灯通过将其在传统汽车照明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成功转向新能源汽车市场雷火竞技平台,,顺利应对了行业变革的挑战。1993年创立初期,星宇车灯依靠为农机、卡车和轿车提供照明系统起步。随着中国经济和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公司逐步将利润资金投入到更高端的车灯技术研发中,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通过持续的创新,星宇车灯赢得了一汽集团、一汽本田、沃尔沃等大客户的订单,并于2011年成功上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星宇车灯充分利用其在传统汽车照明领域的专业优势,转向为电动和混合动力车型设计智能化、节能型照明系统。公司紧跟新能源市场需求,推出高效的照明解决方案,并成功进入吉利、理想、蔚来等知名新能源车企的供应链。通过技术的有效转移与创新,星宇车灯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巩固了其在中国汽车零配件市场的领先地位。
依托其长期积累的制造业基础,常州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创新,积极拓展新能源相关领域,形成了涵盖电动汽车、风电、光伏等多个产业链的完整布局,构建了紧密协同的链群发展生态。
1997年成立的天合光能是常州新能源产业的本土领军企业,它在创建之初的计划是成为一家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公司。随着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天合光能成功从传统晶硅电池向高效能光伏产品转型,提升了光伏组件的效率,近年来又开始向锂电池、太阳能汽车、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延伸。同时,它还不断向上下游拓展业务,形成了涵盖硅材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光伏电站设计、建设和运维的一体化产业链。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圈,天合光能持续推动着行业的协同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常州新能源产业链的快速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十年深耕,聚“链”成群。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常州已构筑起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充电桩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集聚了3400多家相关制造企业,产业密度居全国首位。在新能源领域,常州率先构建起“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且深度融合,造就7000亿元级产业链。目前,常州已形成了溧阳市动力电池、新北区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金坛区能源电子3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融合集群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示范名单。
凭借良好的发展生态、优质的配套设施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常州吸引了众多头部公司前来投资设厂。在《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常州列全国第四,投资热度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充分展现了这片沃土对新能源企业的强大吸引力。其中,就包括中国第一家千亿年营收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中航锂电、江苏时代、比亚迪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加入,进一步加速了全要素产业链的形成,为常州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添势。这些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经验,还推动了本土企业与其配套供应商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创新资源的集聚。以理想汽车为例,它的落户为常州带来了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和研发能力,推动了常州本土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了电池、电机和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的发展。此外,理想汽车还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的进入,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充电设施运营商和技术服务商等,形成了更为紧密的产业链网络,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随着产业链群生态的成熟与完善,常州正逐步打造成为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中国新能源之都
常州坚守实业、坚持创新的精神一直在续写。常州市政府深刻理解常州工业体系的特点,始终立足本地实际,结合产业优势,在国家大战略中找准切口,多措并举,全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把脉定向,聚力产业强市的常州,以“变”破局。2009年,国家启动“十城千量”工程,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审时度势雷火竞技平台,,常州随即出台了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绘就了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蓝图。常州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和10条重磅政策,在全国制定了首个新能源产业地方立法——《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和城市评价地方标准——《新能源城市建设评价体系》。
同时,常州市精准发力,促进新能源产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例如,为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系统,常州市在2023年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提出加快现有企业转型发展、强化头部企业招引集聚、创设基金赋能产业发展、支持面向全球并购重组等重点措施。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15个部门围绕新能源之都建设出台了27项政策措施、工作方案、行动计划,细化推进产业、创新、应用等各领域创新突破。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常州虽然相比周边南京、无锡、苏州的吸引力弱,但近年围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先进赛道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逐渐集聚。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0~2022年间,常州市武进区新能源人才流入比流出多了107.4%。这正是得益于常州市政府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着力推动人才引培。例如,常州市创新举办“龙城英才计划”产业创业邀请赛等活动,走进上海、西安等地20多所高校招才引智,锚定太阳能光伏等21条优势产业链扩充职业技能类线上课程。
常州市以金融活水润泽新能源产业发展沃土。设立龙城科创基金等多支基金,为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注入新动力。金融系统构建了“五大体系”,引导政策和资源集聚,着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母基金联合常州市组建了总规模50亿元的全省首支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新一代光伏技术、氢能、新型储能等产业领域进行投资布局。
随着“新能源之都”这一全新城市产业名片的亮相,常州当地更多企业进一步面向新能源产业转型配套。越来越多的企业闻讯而来,汇聚了全国乃至全球更多优质要素,形成了协同更为紧密的生态体系,持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使得常州在新能源领域具备了更强大的配套能力。这一良性循环在未来将继续助力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向“新”而行,“能”动未来,常州展现出了非凡的雄心。今日的常州,正凭借其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环境,紧紧把握新一轮发展的“时”与“势”,塑强发展新优势。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常州,这座汇聚创新与活力的城市,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进一步引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不断强化“常州·中国新能源之都”产业形象。